追求真理路泥濘 終生塑夢寫人生
作者:admin?|?來源:未知?|?發布時間:2016-04-01 10:11?|?瀏覽量:
追求真理路泥濘 終生塑夢寫人生
——記嚴卓林老師
2016年2月26日,嚴卓林老師因患肺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87歲。走過了他坎坷、輝煌而又充滿傳奇的一生。
2月28日上午,在邢臺殯儀館舉行的嚴卓林老師遺體告別儀式上,嚴老師原單位煤炭四處領導王瑞軍講述了他不尋常的人生歷程。人們追憶并高度贊揚了他面對挫折始終不諭堅信共產主義的信仰,堅信毛澤東思想是科學的理論,不斷追求真理,書寫無悔人生的思想境界。
追夢者的坎坷之路
嚴卓林老師1930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來安縣相官鎮,1949年3月10日在北平參加革命工作,在北平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及軍委勞動大學俄文訓練班學習后,懷揣著報效祖國、有所作為的夢想,先后在軍委情報部一局、四局任情報參謀,可謂是出道早,起步高。經過軍委情報部門這個特殊層級的鍛煉,他得到了進步和提升。后來他轉入煤炭部設計總局《煤礦設計》任編輯,打下了更加扎實的文字功底。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他躊躇滿志,風華正茂,快速成長之時,1958年一場席卷全國的反右運動開始了,嚴卓林老師被打成右派,錯劃成反革命分子,判10年有期徒刑,被搞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從人生巔峰到“階下囚”,一落千丈。
然而,盡管他命運多舛,但精神不垮,信念不變。在監獄里,嚴老師始終堅信,真理是不怕曲折的。于是他主動組織監獄里犯人學習《毛主席著作》,教育了他人、提升了自己。他還面徒四壁,發明了《保健甩手療法》,強身健體,調節身心,造福他人,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他生存了下來,并走出了監獄。
出獄后,嚴卓林老師又調入煤炭四處,開始了他人生旅途新的生活。先后在辦公室、工會工作。他知識淵博、業務精湛,是四處職工和家屬眼中的文化人。他積極投身四處建設,發揮文字寫作特長,組織挖掘管理精髓,編制材料,其中《用四年時間建設一座百萬噸礦井的報告》,受到時任中央總書記胡耀幫的高度重視,并做了“全國基建學四處”的批示,影響頗大。他待人以誠,任勞任怨,心胸豁達,樂觀向上。1990年,嚴老師在四處離休,享受縣處級政治生活待遇。
加盟晶牛實踐夢想
1993年,正值晶牛二次創業風聲水起之時,企業文化亟待強化,嚴老師應聘加盟晶牛,開始《邢玻報》的初創發行。9月1日《邢玻報》開始試刊。由于嚴老師從事過全國大報的編輯工作,無疑為《邢玻報》的出版和成熟提供了力量支撐。1994年1月1日《邢玻報》正式創刊,1994年邢臺玻璃總廠整體改制為邢臺晶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后,《邢玻報》隨之更名為《晶牛周報》。
嚴老師初到晶牛就被晶牛干部員工二次創業的紅色氛圍所感染,被晶牛以弘揚毛澤東思想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再次煥發了他的第二次青春。60多歲的他下基層,到一線,手持采訪機,身揣筆記本,整理采訪記錄,編寫應時稿件,一篇篇有深度有份量的稿件開始見報,廠區里時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歲的老人穿梭忙碌的身影。這時的《邢玻報》尚處于初創時期,靠辦公室四通打印機將稿件打好,由采編人員剪貼好,到廠外制版,再回廠手推油印。后宣傳部購置小型制版機和速印機,效率才有所提高;1995年3月16日總60期《晶牛周報》開始交由新創辦的“三、三制”經濟實體晶青印刷廠鉛印;在1995年7月份后每周出一期四開四版的報紙;1995年9月26日第89期時開始交由廠外的印刷廠電腦制版,膠片印刷;1995年10月10日總第91期正式擴為四開四版。嚴老師承擔起一版企業要聞的主編任務。幾年下來,他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完成了企業交給他的對年青人“傳、幫、帶”任務,一批年青的晶牛人茁壯成長。《晶牛周報》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黨政領導與員工與社會溝通的主渠道、大平臺。1995年鑒于嚴老師在企業宣傳方面的貢獻以及能力水平和作用,企業又聘他為集團顧問。《晶牛周報》內鼓干勁、外塑形象,深得干部員工的喜愛,企業上下流行這樣一個說法:報紙一到,先看周報。2001年后,幾年來《晶牛周報》一直獲得全國報刊一等獎,使其在全國交流的企業報刊中多年占居領先位次。為此,嚴老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他緊張、忙碌、充實并快樂著。
嚴老師還是晶牛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將,他夜以繼日整理寫就了許多反映晶牛弘揚毛澤東思想,在市場經濟改革大潮中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紀實作品如:獨立或與人合作的《實踐三個代表的典范》——晶牛集團改革發展紀實(2000年9月28日《河北經濟日報經濟瞭望周刊》);《晶牛之魂與“三個代表”》——晶牛集團實踐“三個代表”紀實(《中國建材報》一版頭條,知識產權出版社收入《輝煌的時代》一書);《黨風正、班子硬、民心順、企業興》——晶牛集團“三講”教育活動紀實(2000年《河北經濟日報》);《以德治企創新路、風清企旺展宏圖》——晶牛集團以德治企調查報告(2001年《企業管理》雜志增刊);《以三代領導人思想為指導,創市場經濟條件下晶牛偉業》(2001年4月14日《牛城晚報》);《橫空出世——微晶玻璃在晶牛公司誕生記》(1996年5月3日《河北科技報》);反映晶牛浮法一線建設的長篇報告文學《苦心造艦闖大洋》(2000年3月29日---4月3日《牛城晚報》,同年12月由中國大地出版社收入《中華大地精英經典》一書),把毛澤東思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再現活力這個活生生的事實呈現在讀者面前。
嚴老師筆耕不輟,以70歲高齡依然于2000年10月編纂完成了《知名人士評說晶牛》一書,2002年5月編纂出版了《揚棄創新求發展》——新聞媒體評說晶牛一書,為企業為社會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嚴老師還是晶牛毛澤東思想網站的熱心撰稿人,從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嚴老師共在晶牛毛澤東思想網發表有影響的稿件六篇。其中《我是怎樣評價毛澤東的》一文在全國毛澤東思想研討會上公開演講并獲二等獎(2005年7月17日晶牛毛澤東思想網發);2006年10月30日發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典范》;2007年11月19日發的《堅持實踐是認識的第一源泉》;2011年7月7日發的《沒有毛澤東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等頗有影響。
在《我是怎樣評價毛澤東的》一文中他寫到:如何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功績,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早有定論。我這兒所說的“評價”,是指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錯誤處理、錯誤批判、甚至被搞得子散妻離、人亡家破,至今仍然健在的同志和他們的子女,如何評價毛澤東的問題。我主張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來評價毛澤東同志,而不是應該僅限于個人的恩怨。即使是個人的恩怨也要有分析,有區別。接著他以親身經歷來證實了他的觀點。他寫到:我就是政治運動的受害者,曾被錯劃為“右派”,被錯劃為“反革命”,被錯判十年有期徒刑,被搞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我并沒有將責任歸咎于毛澤東的路線和政策,仍然熱愛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
言為心聲,一個赤子之心躍然紙上,也讓人對其肅然起敬。
可以說,十幾年來,嚴老師在晶牛創建的紅色科技平臺上,找到了他的精神寄托與歸宿。
永不停歇的追夢者
2005年前后,嚴老師已75歲高齡,由于身體和年齡的原因,嚴老師逐漸退出正常上班崗位,不再在晶牛做顧問,開始他的全退生活,頤享天年。
然而,作為一個追夢者,嚴老師的思想始終沒有停歇,在家中他把自己的思考感悟寫下來,把在晶牛十多年來的總結經驗提煉出來,把自己對毛澤東思想熱愛的心里話寫出來,提交給晶牛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研討會進行交流,開始幾年身體還給力,他還能把自己對晶牛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建議當面說給集團領導,出主意、想辦法;后來身體出行不便,就打來電話出點子,提供參考意見;對于集團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研討會安排的文稿任務,從不推拖、不計報酬。到晶牛后至在生命的最后寫下了數百萬字的文章。2011年他還將10年前寫的《沒有毛澤東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修改出來,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在晶牛毛澤東思想網發出。他寫到:回顧中國共產黨建黨史,不難看出,僅僅用馬列主義武裝還不能完全解決中國革命的命運問題,只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走向成功,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毛澤東。最后得出:學習中國共產黨史的篇數越多,形成這樣的認識越強烈,越鮮明。沒有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中國。嚴老師還是毛澤東的粉絲,堅定的追隨者。他對毛澤東的雄文四卷很熟悉,能把公開發表的毛澤東同志的三十七首詩詞從頭背到尾一首不丟;他的書法作品和毛澤東的書法作品有某種神似之處,被譽為“毛體”。 當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改革開放初期受到攻擊、詆毀、否定、貶低時,他不為所動。表現了一個信仰堅定、懷揣夢想、經歷坎坷之人的可貴精神定力。
如今,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追悼會上,他前面家中女兒、女婿,后面家中的兒子、女兒都來為其戴孝送行,煤炭四處和晶牛集團的黨政領導以及眾多親朋好友也來為他送行,人們都為他起步早、平臺高、起伏大、人品好、能力強、信仰堅定,對同事朋友真誠,光明磊落的一生敬佩感動,更為他活到87歲自稱超過兩個“圣人”的年齡而知足的心態以及心中有夢、行事有道、無怨無悔的一生深感敬意。
嚴老師對毛澤東思想認知的虔誠和對真理執著的追求,為世人樹起了一座認知真理,堅信真理,為維護光大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精髓毛澤東思想的永不的磨滅的歷史豐碑。
木水
201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