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牛:創新典范 微晶翹楚
作者:蒙華 谷永生?|?來源:《中國建材報》?|?發布時間:2019-09-19 14:43?|?瀏覽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然而,隨著8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第29號關于《工業用微晶板材安裝工程技術規范》公告的發布,標志著材料領域的新產品——晶牛微晶產業鏈搭接貫通。這一新材料的成功研發應用,引爆了我國鋼鐵、煤炭、電力、造紙、建材、化工、海運等行業的材料革命,社會經濟成效顯著,已成為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微晶,早在1991年,歷經國內外考察、調研,就在晶牛微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牛集團)決策、立項;1992年組建微晶研究所;1993年申報國家火炬計劃;1994年中試成功;1995年建成微晶大線;1999年生產出合格產品,并達產達標;同年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完成國家鑒定;2002年相繼完成了航天微晶、電子微晶的生產;2006年生產晶核(CNSI);2008年創立了浮法航天微晶;2012年完成了工業微晶標準;2013年完成了航天微晶標準。直到今年8月27日,歷經立項、論證、編寫和工信部審批把關,以及全國公示,這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晶產業鏈,歷經晶牛集團兩代人28年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終于淬火成鋼、搭接貫通、圓滿告捷。
28年前,晶牛集團正確把握、認真實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形成了以科技先導機制為主題的科技興企長遠發展戰略,成立了邢臺市企業科研機構——晶牛建材研究所。在科技研發的征程中,晶牛集團堅持一個戰役,長、短兩條戰線的科技攻關開發格局:短線開發,著眼當前生產,開發“藍玻”“綠玻”,迅速扭轉企業困境;長線開發,超前攻關微晶。
說起微晶,不得不提美國和前蘇聯兩個發達國家。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最早提出研發微晶;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率先起步,建成了第一條微晶生產實驗線,但未能生產出合格的微晶產品;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介入微晶研發,先后在湖南湘潭、安徽滁州、江蘇無錫和湖北丹江口建起4個實驗基地,均未取得成功;上世紀90年代,晶牛集團開始立項研發微晶。
在微晶產品的研制攻關過程中,晶牛集團分析論證上述研究成果及經驗教訓,科學引入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工業企業管理思想,組成了由集團領導掛帥,工程技術人員為主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工人參加的微晶攻關指揮部。公司充分發揮了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分析、論證的主力軍作用和一線職工精心操作的工作及局部設計改造的基礎性作用,領導干部統攬全局、深入一線、果斷決策的關鍵性作用。3個作用融為一體、互相促進、相互補充,形成巨大的系統能量,保證了任務的完成。歷經8年艱辛,1999年5月18日,敢為天下先、勇“啃”國際科技硬骨頭的晶牛人,終于攻克了材料領域一個近乎于“哥德巴赫猜想”般的難題,世界首條壓延微晶玻璃在晶牛集團問世。這條穩定、持續、規范的工業壓延微晶玻璃生產線的誕生,實現了玻璃工業與軋鋼工業的第一次嫁接,打通了晶相和非晶相兩個領域,成就了無機非金屬、復相、“雙耐”(耐磨和耐腐)壓延微晶玻璃。
同年10月14日,這項成果通過鑒定。時任國家建材局局長的張人為親自參加了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的壓延微晶玻璃鑒定會,稱之為“晶牛研發的壓延微晶玻璃,將給我國的建筑材料開辟一個新的領域”。
28年苦苦鉆研一件事,漫長而艱辛。在28年產業鏈形成過程中,晶牛集團消耗了兩代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有兩位集團老總在一個多月內相繼倒在了微晶攻關的戰場上,后分別被中國建材聯合會追認為建材行業勞動模范與科技尖兵。用2000多名晶牛員工積累的近10億元科研費用,完成科技部一個火炬計劃、兩個科技支撐計劃,承接了工信部下達的三個標準、一個規范。晶牛集團微晶系列成果,獲得了中國建材聯合會批準的4個國家科技獎,以及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的多項獎勵,成為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硬件支撐,為國家航天、航空、軍事、等領域提供了科技產品支撐。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在2012年7月18日考察晶牛集團時指出,“晶牛微晶玻璃的創新走在了全國建材行業的前列。晶牛的創新和微晶標準對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起了支撐作用。晶牛微晶系列產品極大地促進了各行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在建材行業發展中發揮科技效益。”為落實喬龍德指示,加速實現水泥和玻璃行業“兩個二代”的建設步伐,晶牛集團于2016年制定了微晶裝備水泥行業的更新計劃。隨后,在金隅水泥、中國建材六安水泥、鼎鑫水泥、中聯水泥等4省8條水泥生產線改造裝備,均收到了顯著效果。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市的40余家水泥企業使用了晶牛“四耐”微晶產品,打破了水泥行業百年來千度高溫下結皮、放炮和水槍沖噴的瓶頸。尤其是在對接近年來的固廢協同處置新工藝方面,壓縮了處置工藝、避免了事故、穩定了生產、提高了質量,為我國固廢危廢處置、綠色發展提供了新型材料。
世界性的科技攻關需要整合東西方科技文明與社會文明的成果,需要有哲學的指導、科學技術和人才隊伍的支撐,需要企業鍥而不舍的韌勁,以及企業短線的技術研發支撐和長線的技術成果擴展,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企業、市場、政府和媒體等多方的支持合作。2017年10月、2018年5月、2018年12月,河北省建材協會和中國硅酸鹽學會工程技術分會,分別以研討、論壇、年會等形式推介晶牛微晶系列產品;2018年,晶牛集團與《中國建材報》社合作開設“晶牛四耐微晶在建材行業的應用”系列報道專欄,用理論闡述、案例實踐、數字分等析形式全面介紹微晶性能指標、應用部位和節能環保效果,在全國水泥行業中反響強烈、咨詢不斷。
“團結、拼搏、奉獻、創新”的晶牛精神永遠激勵著晶牛人砥礪奮進,晶牛集團30年來的改革研發成果,處處體現著晶牛人推陳出新、“敢為人先”的精神,這也是記者多年來采訪晶牛集團的深刻體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舉國上下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晶牛集團也迎來了建廠63周年,集團將展望改革圖強、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圖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持續微晶系列產品的研發推廣,保持引領微晶領域制高點,加速傳統建材工業轉型升級步伐。
轉自《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