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傳承與創新
——讀王長林“新常態下企業創新的認知與實踐”論文有感
近期,我反復認真閱讀了晶牛集團董事長王長林發表在中央黨校主辦的《中國領導科學》雜志上的文章,“新常態下企業創新的認知與實踐”,再次讓我深層次看到晶牛30多年來,學習鞍鋼經驗,堅持公有制與員工主體地位,追蹤現代科技,不斷創新,在新常態下成功轉型升級,取得輝煌成就的關鍵在于“企業的傳承與創新”。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進步的動力和源泉。晶牛集團30年創新實踐使我們感悟到,當今的世界,經濟動蕩,危機重重,出路在創新,當今的企業轉型升級,出路更在創新。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將會成為企業、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爆發的“核”動力。”文章的開頭就將創新提到了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這不僅是晶牛堅守的價值,更是中國企業直面挑戰的底氣所在。企業管理中有這樣一條法則,如欲獲得成功,就必須接受變化,而且積極創造變化。只有通過持續而激進的變化,才能始終領先競爭對手。“始終保持領先”和“不斷進行改變”之間的辯證關系,晶牛可謂深知其中三味,才能將傳承與創新共治一爐。
企業的傳承與創新,乍一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企業就是生產產品的利益集體,晶牛卻創造出了兩部國家行業標準:《工業用微晶板材》建材行業標準;《低膨脹透明微晶玻璃》標準。細一想,晶牛的創新過程中,正是傳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揚棄嫁接”的科學法則,縱向揚棄,橫向嫁接。否定之否定規律即為揚棄,是事物自身發展的取舍,對立統一規律為橫向合作的取舍為嫁接;而質量互變規律,則取決于否定之否定與對立統一兩大規律的發展趨勢和虛實相兼的配置掌控。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大基石在創新中的相互作用。再一想,晶牛運用毛澤東倡導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攻關組織體系,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毛澤東思想與企業運作的十個嫁接。不正是晶牛傳承與創新實踐的“基因密碼”嗎?
《新常態下企業創新的認知與實踐》將創新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原始基礎上的創新,是以前所沒有的或者沒有被發現的創新;二是原始創新基礎上的再創新,這種創新屬于某個領域原始創新基礎上的重大突破。三是再創新基礎上的再創新,比如圍繞工藝、成分、設計、管理、產品等的改變、改造和升級進行的創新。充分顯現了作者王長林創新實踐中的邏輯思維,晶牛這些年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早已融入這支隊伍的傳統之中,化為內生動力,鞭策著一代又一代晶牛人挺立潮頭。近期,長林同志讓晶牛領導班子成員和項目創新組成員都來觀看太陽升落,感受地球運轉規律,旨在啟發大家跳出現狀,把握動態創新思維方式,告誡大家優勢項目是否意味著一成不變,一成不變能否守住優勢項目?當今大數據的應用、云計算的應用、物聯網的應用都為企業創新實踐提供了現代軟件科學手段。通過互聯網+從而實現企業內外信息管理的系統化,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傳承與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
最后,我想引用微信上的幾句話結束我的感想:
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
不是因為有了機會才爭取,而是因為爭取了才有機會;
不是因為有了市場才開拓,而是因為開拓了才有市場;
不是因為有了條件才成功,而是因想成功才創造條件。
技術服務熱線:0319-2685399 ????電子郵箱: jingniuxc@163.com
公司地址:河北省邢臺市邢州大道4087號???? 備案號:冀ICP備05017739-2號????冀公網安備 13050002000752號